《人际关系杀手——习惯性反驳》
我之前看过一个视频,里面的情景让我颇有感触。
脱口秀演员李雪琴和同伴三人,一起讨论一个话题:报考大学时如何选择自己的专业?
李雪琴她说道:“如果大家实在没有自己热爱的,就选热门的。”
结果对面有一个人当即反驳:“我觉得不能选热门的,得选热爱的。”
李雪琴反问道:“如果你根本没有热爱的,你怎么选?”
结果对方回答说:“没有热爱的,我就选个喜欢的。”
听到这,我感受到的一种情绪——这人在抬杠。
视频评论区中更是一片哗然,点赞评论最高的那一条是这样:“这就是我为什么会在网上和人吵架了。”
富兰克林曾说:如果你辩论、反驳,或许你会得到胜利,可那胜利是短暂、空虚的……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给你的好感。
善辩,并不会让你高人一等,反而会将自己推入人际关系的深渊。
作家李小墨曾说:“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,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。”语欲胜人或许会有一时的胜利,却永远赢不来长久的尊敬。
生活中,我们谁都免不了被反驳、被批评。但愚蠢的人,会习惯性的针锋相对,不赢不休;而有智慧的人,面对不同的意见时,先消化再内省。人生在世,能够克制自己的反驳欲,便是最大的自律。
习惯性反驳的人,他们只相信自己知道的才是真理,但我们个人所知道的东西,往往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“达克效应”。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,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错误的认知基础上得出对自己错误的评价,认识不到自身不足的同时也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,往往只看到他人能力的不足,去指指点点或过度自信的评价。
达尔文说:“无知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。”越是无知,人越容易陷入僵化思维。习惯性反驳的人,会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,活在自己的世界里。
一个真正优秀的人,不会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某个观点与他人争论输赢,而是保持反省的能力,努力成长,打破偏见。
有人说,思想不在一个高度,不必互相说服,只需用沉默互相尊重;三观不同,不必相互理解,只需用微笑相互包容。格局不同,无需争辩;认知不同,不必较劲。君子和而不同,仁者向外兼容。
人活于世,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和看好,若是对此耿耿于怀,一一辩驳,只会让自己一身戾气,让人生厌。
沉默不是懦弱,是对别人最好的尊重,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保全。
胸怀宽广之人,能够尊重观点的不同,而不是急于争辩是非对错。
在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:成熟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?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:知道不管在什么情况下,争辩都没有意义。你没道理,你没资格争辩;你有道理,你没必要争辩。
往后余生,不与人辩驳,沉稳自在,清净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