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3日,第一节课,雨声未歇,三楼合班教室却传来了朗朗书声,一班的学生正在语文罗宇老师的带领下背诵《琵琶行》,为接下来的作文课做准备。 “老师好”!齐声问好后,课堂便拉开帷幕,今天罗宇老师要讲解的是教材第五单元的课题——《作文·文从字顺,表达生活》,旨在让同学们纠正写作中语句不通顺的问题。 (图为罗宇老师正在讲课)
课堂伊始,罗宇老师指定一位同学将教材中关于“文从字顺”部分的阐述清楚大声朗读一遍,使同学们明白教材中对同学们写作的基本要求。 紧接着,两则故事打开了罗宇老师对同学们写作的要求——斯大林“不是敌人撤退了,而是敌人逃跑了”,周恩来“不是天意如此,而是民意如此”的语言表达,足见语言的准确表达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。 罗宇老师由此引出来“文从字顺”的意思:写作时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要,使文章更加通顺。 (图为朗读的同学)
罗宇老师接着将一篇病文发给同学们,让同学们对本文语句不通之处进行勾画标注,并强调“好作文都是修改出来的”这一观点,在同学们的发言中,罗宇老师一步步引导,让同学们更加清楚本文的语句不通顺之处,增加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力和感知力。 “文从字顺的要求一是文字通顺,二是意思连贯,三是要注意分寸,四是掌握韵律”罗宇老师如是说,这番点拨让同学们更加清楚写作注意事项,罗老师点出要做到“文从字顺”必须要做认真培养语感,作文中从生活中来,因此培养语感也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入手,写作也要从生活中的小人物和普通事件入手。 
(图为认真上课的同学们)
最后,罗宇老师让同学们结合这次课的感悟和收获,再次修改病文,更好地落实今天的知识点。 讲课结束后,罗宇老师率先发声,说明自己的备课思路是:让作文课有一个完整的闭环,从修改作文、感知语言开始,通过点拨,让同学们明白道理后,又以更好地修改作文、感知语言结束。这样既能保证逻辑的连贯性,又能让同学们做到理论联系实际,切实提升作文水平。 语文组的老师们而后对罗宇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,纷纷表示,这是一堂精 彩绝伦、饶有趣味、逻辑清楚、重点突出的课堂,无论是对学生学情的把控,还 是对课堂节奏的推进,罗宇老师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教学经验丰富教师上课的魅力。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,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做到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,但罗宇老师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:只要合理安排课程难度、合适切分课程进度,多一些耐心加以引导,作文也能绽放新的魅力和光彩。
|